本土传统施工资质合作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品质教育的必要性

1
发表时间:2024-03-05 13:58

1.1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的时代需求近年来我国对传统文化愈加重视,坚定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共识。中央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传统建筑文化是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逐步凝聚成的思想及技术结晶,反映了时代更迭下当地居民的生活情景、精神和文化内涵,各地区传统建筑有着独特的地域性和精神文化性。将本土传统建筑文化融入高职院校育人模式,是增强地域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民族文化自信的时代要求。

1.2传承和发展本土传统建筑文化的地域需求

金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众多的历史施工资质合作单体、群落及传统乡村聚落等物质和文化资源。自古以来随着朝代更迭,金华地区的地域范围及名称虽有所变更,但千年前的婺州人适应当地气候、地理条件、生活习性,因地制宜不断完善和发展建筑文化。本地区传统建筑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地域特色显著,传统历史建筑天宁寺、八咏楼、雅畈历史街区、芝堰村古建筑群等类型多样,包含堂、坊、厅、桥、庙、民居、书院、寺、塔、祠、村落等多种形态,历史跨度直至宋代。各类建筑文化相互交织、渗透、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积淀着本地人民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当地独特的精神标识。

1.3塑造高职院校学生民族文化品质的育人需求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实施主体,为经济社会输送高素养、高技能人才,同时肩负着挖掘弘扬中国优秀文化、培养热爱和继承优秀文化人才的特殊使命,是品质素养教育和建设的重要营地之列。同时,“双高计划”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点项目,是落实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本校入选“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之列,在课程中融入本土传统建筑文化,服务于当地建设文化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也是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表现的内在需求。学生民族文化的品质塑造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浸润式环境,结合诸多地域优势,积极投入到本土传统建筑文化传承发展中。

1.4培养本土传统建筑人才、对接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社会需求

金华地区现存古建筑2600余座,国家级和省级建筑文物保护状况较好,但市县级文物相对情况不容乐观,以及散落于偏远地区乡村古建遗珠未能及时统计及保护。其原因之一是专业性保护修缮技能型人才的缺失。本地区仿古建筑产业、影视产业、木雕产业、旅游产业、古建园林产业及现代建筑产业资质等都亟需相关专业人才。地方性院校培养和发展服务于当地建筑文化的专业型人才,做好校地精准对接是责任也是契机。让学生考察当地建筑、学习本土建筑、挖掘建筑文化,培养更多的本土建筑文化保护者、参与者;同时在做好保护和继承基础上发展和创新本土建筑文化,地方性高职院校与地方合作协同培养服务于当地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古建技能型、创新型人才,是当下社会相关特色产业的社会需求。本土传统建筑文化融入高职品质素养教育,对文化传承、专业建设、学生学习效果、当地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及价值,也是思政课堂的重要内容。其一,重新审视本土传统文化在高职品质素养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以传统建筑文化为载体弘扬优秀本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其二,完善专业育人体系,结合本土特色发展特色专业;其三,融入当地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点燃学生主动学习内在驱动力,培养正确思想政治素养、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的品质复合型人才;最后,通过校企合作反哺地方产业经济,将传统文化、高职院校、地方产业粘合协同发展,使传统建筑文化“活”起来,学校和社会桥梁搭起来。


友情链接

 联系地址:成都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蜀西路46号9栋9楼901号     监督投诉电话:13881882208(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