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建筑工程1
发表时间:2023-05-19 16:48 水利工程是人类社会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基本形式,是保障社会生产生活基本用水,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路径,通过水利工程建设,还能够有效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改善区域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但是,水利工程建设会对生态环境体系不同部分产生不同形式的影响,分析影响产生的具体作用机制,对工程建设进行优化和改进,是相关研究和建设活动需要重视的基本问题。 1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作用机制 1.1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对于水利工程而言,无论规模大小,在建设和运行中,必然会使当地水文和地理环境改变,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这些影响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一是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大量使用钢筋混凝土,并且改变建筑工程原有水域流量或方向的情形下,对水域生物生存生长造成影响;二是对局部范围内气候特征的影响,由于施工过程中不同建筑材料的应用,改变了施工现场周边环境湿度,进而造成微气候环境的变化;三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以德州区域范围内的水利工程建设为例,对冲积平原土壤结构会造成明显影响,也会对植物生长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四是对水生生物环境造成影响,甚至导致部分水生生物在该地区的消耗,进而使得以水生生物为食的动物生存困难。 1.2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指标分析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和研究范畴不同,在不同研究层面所采用的环境影响指标体系也有明显差异。基于宏观层次的生态环境影响指标通常包括非生物资源消耗、温室效应、酸化、富营养化、人体毒性及光化学烟雾等内容;基于中观层次的生态环境影响指标主要包括绿度指标、湿度指标、热度指标和干度指标等;基于微观层次的生态环境影响指标则主要包括水文情势、泥沙运移、河道情势、水环境、水生生物、陆生生物、局部气候、生态系统完整性、施工与环境、土地与农业、社会问题、社会效益等。各个层面的分析指标选取需要结合不同研究目的进行优化,并设定对应的二级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内容进行权重界定,进而分析实际影响水平。 1.3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作用路径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在具体作用路径方面也有所不同。作用发生的首要层面是水利工程设计的科学与否,也就是在水利工程建设方案规划与设计环节,是否能够综合考虑河流建筑与水文情况、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建设技术方案、生态环境控制指标及建设环节等方面的具体因素。其次,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采购管理工作体系是否完善,材料性能是否满足环保建设要求,材料供应是否及时,材料存储和机电设备安装运行是否符合环保建设规范,等等。再次,是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体系中环境保护措施是否全面,施工技术应用是否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环保措施能否落实到位,等等。最后,是监理方面的环境保护监测措施是否到位,监测数据采集是否全面、准确等,能否直接反映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环保问题,确保将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