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资质合作5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主要影响因素的改进1
发表时间:2023-03-07 14:01 通过对以上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影响因素定性与定量分析,我们精准确定了影响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五项主要影响因素,我提出如下改进措施。 1产教融合组建专业化施工队伍 我国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目的是将建筑工业化、预制构件商品化,以解决我国劳动力逐年下降、老龄化严重的现状,同时提高劳动效率。现阶段我国施工一线工人流动性大、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且长期以来我国的工程资质合作施工现场基本上都是采用现浇构件,工人对现浇构件的施工工艺相对比较熟悉,而对装配式构件的工艺不太了解,当推广装配式构件施工时势必会造成工人工作效率低下,人工费用增加的情况。组建高素质、专业化的装配式建筑施工队伍,对工人进行定期工艺技术培训,打造一支熟悉工艺、模块化施工且稳定的专业队伍是降低装配式建筑造价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此,建筑企业应积极探索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将岗位需求及时反馈给职业院校,职业院校也应该时时关注行业发展与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与模式,根据行业发展与岗位需求融入最新的施工工艺与技术传授知识内容,调整课程体系,为行业及企业培养有用人才。传统的建筑企业在施工阶段几乎都是将劳务进行外包,没有自己稳定的一线施工工人,这也是为什么一线施工人员流动性大、素质不高的原因,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稳定的施工队伍必须得稳定一线施工人员,探索将高职或中职院校毕业生培养成建筑企业高素质稳定的施工人员,即将“农民工”进行企业员工化。同时建议在每块装配式构件上贴上二维码,施工人员扫一扫就可以查看该构件的介绍及施工工艺三维动画视频。 2推广装配式构件标准化设计与生产 我国装配式建筑造价过高,造价管理难度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没有形成统一的设计与生产标准,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设计与生产无法降低模板等费用的摊销,个性化需求的生产也无法规模化投产,在装配式建筑造价过高的情况下生产厂家的利润并不高,没有双赢。我们应该借鉴新加坡、美国、日本等国家装配式建筑的经验,尽快建立装配式建筑设计与生产的统一标准。鼓励具有设计、采购、施工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向具有设计、生产、施工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转变,即直接对接业主需求,将装配式构件从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资源集成化,形成上下游一条龙的产业链,减少因参与方过多而造成的沟通不畅、协调不力,影响造价管理的因素出现。在标准化设计阶段应注意考虑建筑、结构、水电管线、设备安装的同步设计,以减少后期的二次施工,降低造价管理风险。由于装配式建筑最大特点就是需要进行构件拼装,与现浇构件相比,整体性差,有数据显示,在装配式构件拼装过程中,耗材即填充、封堵、接缝材料占整个构件安装费用的比例高达43%。耗材的选用直接影响装配式建筑运营维护阶段的成本,例如卫生间接缝处及封堵处没有选用适用耗材,在使用期间有可能会产生漏水现象,需二次维修,增加运营阶段成本,给造价管理增加难度。所以装配式构件安装耗材的研发及正确选用也是造价管理应该关注的重点内容。 3研发智能化生产与安装机械 推广装配式建筑的目的就是解决我国劳动力工程逐年下降、老龄化严重的现状,提高劳动效率,用人工智能替代人工也是提升劳动效率的一个途径。研发智能化装配式构件生产机械,当装配式构件能够进行规模化、工厂化的生产时,智能化的生产机械会显著降低装配式构件的人工成本。由于装配式构件一般体型重量较大,施工现场的安装需要多种大型机械配合完成,工作面的限制及配合的不协调都会造成工期延迟及费用增加,研发智能化的安装机械,减少施工现场大型机械的数量与种类,降低装配式建筑的安装费用。 4提高管理人员现场综合管理能力 由于装配式建筑推行时间较短,施工管理人员还不具备相应的知识及经验,导致相应的管理能力不足,工作效率低下,间接费用增加,造价管理难度增大,尤其是装配式构件比较多的项目,构件与构件之间施工的工作面考虑,间隔时间或者搭接施工时间考虑,应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否则就会出现窝工或者延误工期的情况,导致间接费用增加。应对施工管理人员定期进行装配式建筑新工艺、新技术方面的培训,并经常进行同行间的经验交流,及时总结施工期间的经验,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一个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沟通、交流、经验分享平台,扩展施工管理人员获得管理能力的途径。 5拓宽政策性支持途径由于现阶段装配式建筑的造价还是偏高,所以对装配式建筑的快速推广有一定影响,国家应该从装配式构件的设计、生产、运输、安装到后期运营维护全过程全方面多途径的给予相应的政策性支持,鼓励具有设计、采购、施工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向具有设计、生产、施工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转变,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同时对装配式构件生产企业给予土地、财政、税收方面的优惠,各省级造价管理机构应根据国家相应的优惠政策积极制定装配式建筑的计价依据,为装配式建筑的推广提供政策保障,减少造价管理的风险。 结语 EPC模式固然具有资源集成化、沟通一体化的优点,可以有效降低装配式建筑的造价,但EPC模式并不能显著降低装配式建筑的造价。为了寻找能显著降低装配式建筑造价的途径,需要确定影响装配式造价管理的主要因素,我们采用精细化造价管理模式,运用因果分析图法对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进行定性细致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各影响因素,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与帕雷特法定量精准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制定相关的改进措施,从而降低装配式建筑的造价,提高造价管理的工作效率与工程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