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减少工业烟气危害对建筑环保的意义
工业烟气是在工厂的生产加工环节所燃烧物特定处理不彻底等因素造成的污染气体的总称,包括二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氟化物、氮氧化物、氯气、氯化氢、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还包括硫酸(雾)、铅汞、铍化物、铅、汞、烟尘及生产性粉尘。这些物质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人的呼吸道,有的直接产生危害,有的还有蓄积作用,会更加严重地危害人的健康。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全面推进,各种工业烟气相继出现。工业废气让建筑工程施工人员承受着难以忍受的痛苦,它不仅使身体收到伤害,更是一种心理折磨,这种无声的痛苦往往会毁掉数个家庭的幸福,让无数从业人员没办法专心工作。因此,寻求解决工业废气的方法刻不容缓。另外工业废气中的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随着空气中微粒浓度的升高,逐渐为地球覆盖上“保护层”,直接影响了太阳光对地表的辐射,不仅仅对动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很大影响,还对会形成酸雨,腐蚀建筑物。建筑资质合作物及周边环境的绿化程度,已经成为评价该建筑是否绿色生态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建筑设计中,既要保持原有的绿地,还要不断开发新的绿地,使建筑的绿化程度持续提高。在绿化措施上,可以考虑多种植树木和扩大草坪面积,增强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力度,使空气更加清新,还能够丰富居住环境的景观,保持人与生态之间的平衡。建筑物内的空气要有高质量,通过采阳与通风工程,确保有足够的新风在建筑物内流动。因此,减少工业烟气的危害对企业工厂本身的发展建设以及企业周围的居民的建筑居住环境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2减少建筑施工中工业烟气的危害的举措
2.1注意建筑施工中烟气监测的设备和采样工作的安全性
烟气监测工作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过程,其中有很多不安全因素需要我们考虑,并提前预防。工作中经常接触水、电、易燃易爆及有毒物质,采样工作均需接触现场,还经常在高温、高空的现场进行,因此每个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及各种仪器设备使用规则,防止一切安全事故发生,万一出现事故,也应具有紧急处理事故的能力和技术,确保监测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安全工作重在预防,下面是具体的操作和预防措施:①环境监测人员上岗操作时必须佩戴好各种劳保用品并正确使用。②监测工作经常处于高空作业,向上攀爬的过程中必须有一只手抓住楼梯栏杆,提好仪器和配件,看好脚下,防止滑倒导致摔伤及高空坠落。③采样必须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时操作,选择好安全地点,站稳后方可采样。雨雪天注意防滑,应有所在单位人员现场监护。
2.2注意烟气监测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烟气监测数据是监测工作最终的产品,要保证产品质量必须严格遵守废气监测分析方法。首先,工作人员必须在环保设备正常工作时进行,或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在所规定的工况条件下测定。采样位置应优先选择在垂直管段,避开烟道转弯或变径部位。其次,工作人员务必牢记监测工作准则,根据不同的烟道选取合适的监测手法,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由烟道中抽取一定体积的排气使之通过冷凝器,根据冷凝出来的水量,加上从冷凝器排出的饱和气体含有的水蒸气量,计算排气中的水分含量。最后将计算出的数据报告提交企业管理层。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决定了其自身工作的认真性,安钢集团近几年不断开展员工教育培训,利用环保为公司带动效益。比如烟气监测工作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过程中有很多不安全因素需要公司考虑,并提前预防。工作中经常接触水、电、易燃易爆及有毒物质,采样工作均需接触现场,还经常在高温、高空的现场进行,因此每个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安全生产意识,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及各种仪器设备使用规则,防止一切安全事故发生,万一出现事故,也应具有紧急处理事故的能力和技术,确保监测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坚持对工业废气的排放进行检测,致力于用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效益、一流的环境打造全国极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钢铁强企。
2.3工厂企业加强技术开发,合理建筑布局,减少工业烟尘危害
工厂企业在建筑施工和环境布局中,应充分考虑减少工业烟气的排放,避免产生工业烟气对建筑的腐蚀、安全的隐患,同时避免烟气对就业人员和工厂周围居住人员产生的不良影响,所以就应该加大工程企业科研技术,用科学、绿色、生态、环保的新型技术,合理布局,加强对工业烟尘的安全监测,减少工业烟尘产生的危害,实现生态生产和生态建筑布局,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河南安钢集团在这方面步步为营,坚持继承创新,坚持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企业将环保问题放在最高位,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自主研发了国内第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烧结余热发电装置,不仅解决了烧结环冷机的扬尘和热辐射问题,也为钢铁企业热能高效综合利用开辟了新途径。安钢集团环保的全面升级还体现在自主建设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装置,克服了行业内公认的焦炉荒煤气余热回收技术难题,对工业产生的煤气排放进行收集再利用,让环保为企业创造效益。除此之外,安钢集团还通过关停、拆除高耗能、高污染装备等实际措施响应的号召,顺应时代的变迁,实现企业绿色可持续性发展。